全程導醫(yī)網 徐礦總院頻道:11月初,在西安召開的第二屆全國頸肩腰腿痛大會上,一位秀麗娟美的女醫(yī)生款款登臺,做了題為“生物力學足部矯形在臨床學科中的診斷與運用”的專題講座。她個頭不高,清雅貞靜,但聲音卻清脆有力,一開口便引起了全場關注。
這位女醫(yī)生,就是徐礦總院疼痛科主任榮雪芹。她在徐州率先開展椎間孔鏡技術,使用國際先進的個性化手法治療為患者解除疼痛,成為蘇北疼痛治療領域的先行者。
1、徐州椎間孔鏡“第一人”
12月17日下午,一對近70歲的老夫妻在子女陪同下,將一面錦旗鄭重地交到了榮雪芹手中。
就在一個月前,同一天里,這兩位來自邳州的老人先后在礦總院接受了椎間孔鏡治療,困擾他們多年的腰椎管狹窄和腰椎間盤突出癥得到了徹底治愈。
“過去幾年里,我們到好多家醫(yī)院去看過病,也做過開放性大手術,都沒有徹底治好。想不到榮主任只開了小小一個切口,就讓我們的痛苦立即消失了!”老夫妻感激地說。
今年初,從北京進修歸來的榮雪芹在徐州率先開展了椎間孔鏡技術,致力于在蘇北推廣脊柱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技術。相比創(chuàng)傷大、費用高的傳統(tǒng)開刀手術,徐礦總院疼痛科采用的德國經椎間孔脊柱內鏡系統(tǒng)、美國射頻熱凝系統(tǒng)等微創(chuàng)治療手段,不僅在治療腰腿痛方面立竿見影,并且費用低、創(chuàng)傷小,術后2-3天即可出院。
榮雪芹介紹,很多嚴重的腰椎管狹窄癥患者深受腰疼、腿痛、腿麻、行走無力之苦,以往都只能夠開大刀,要咬除椎板等很多骨質,然后還要打上一排釘子固定,手術創(chuàng)傷之大讓中青年人都難以承受,身體虛弱的老年人更是望而生畏。沒有椎間孔鏡微創(chuàng)技術之前,這些沒法承受大手術的椎管狹窄老年人,只能夠忍受病痛和生活的不便,而現在,微創(chuàng)技術的開展讓老人們也可以輕松解除病痛。
椎間孔鏡技術是通過在椎間孔安全三角區(qū)、椎間盤纖維環(huán)之外,徹底清除突出或脫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質來解除對神經根的壓力,消除由于對神經壓迫造成的疼痛。其手術方法是通過特殊設計的椎間孔鏡和相應的配套脊柱微創(chuàng)手術器械、成像和圖像處理系統(tǒng)等共同組成一個脊柱微創(chuàng)手術系統(tǒng),在徹底切除突出或脫垂髓核的同時,清除骨質增生,治療椎管狹窄,可同時使用射頻技術修補破損的纖維環(huán)。
“我之所以致力于脊柱微創(chuàng)技術的推廣,是因為這種技術對患者而言簡單有效,但對醫(yī)生來說學習困難較大。椎間孔鏡技術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學習起來并不容易,需要多學、多問、多練,才能達到熟練的程度。”榮雪芹說:“我希望通過推廣這項技術,讓淮海經濟區(qū)更多患者免去腰腿疼痛的痛苦。”
2、獨創(chuàng)人體疼痛的系統(tǒng)療法
疼痛被列為繼呼吸、脈搏、血壓、體溫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長期疼痛不僅嚴重影響軀體、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而且還影響到家庭乃至社會。不少病人四處求醫(yī)仍無法減少疼痛,而疼痛科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他們改善生活質量。
疼痛科是一個比較綜合的科室。榮主任介紹,疼痛科徹底摒棄了過去那種“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錯誤理念,采用生物力學及肌肉功能解剖學的科學先進理念,徹底全面進行疼痛評估,找準疾病根源,對因治療。
例如,在第二屆全國頸肩腰腿痛大會上,榮雪芹就提出,膝關節(jié)的疼痛可能是足部引起的。一些走路“內八字”、“外八字”的人由于姿勢不正確,很容易導致某些功能肌群過度使用,長期如此就會導致腿部肌肉肌力失衡,而作為肌肉組織的紐帶——膝關節(jié)自然也容易產生疼痛感。
經過多年臨床實踐,榮雪芹在在國際生物力學學院(ICB)Joshua的支持下,開展了足踝等下肢生物力學障礙對膝髖和骶髂關節(jié)軟組織代償的研究性工作,對于頑固性足底部、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疼痛從生物力學障礙著手,拓寬了疼痛的診療思路,起到了較佳的效果。一些小于14歲的青少年因內、外八字步態(tài)影響下肢及脊柱生長,榮主任對他們及早進行個性化調整,避免了其他部位的損傷。
本著“能保守不手術、能‘小微創(chuàng)’不‘大微創(chuàng)’、能‘大微創(chuàng)不‘大開刀’”的治療原則,榮雪芹獨創(chuàng)了人體疼痛治療的系統(tǒng)療法,建立起疼痛、康復、預防一站式管理模式。
在治療方法上,對于病情較輕的患者,一般不主張患者吃藥或手術,徐礦總院疼痛科將運動學和肌肉骨骼系統(tǒng)的生物力學應用到一些常見疼痛性疾病的診治中,通過人體的功能性運動障礙找到疼痛的病因,對骨損傷以外的軟組織損傷進行合理的評估、精確的診斷并有效治療。在解除病人疾患的同時,該科室還配有專職康復治療師對患者進行宣教、康復指導、量身制定康復方案,患者出院回家后也可以進行康復訓練,徹底做到“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現代醫(yī)學理念。
3、運動性手法治療有效去痛
12月13日,25歲的江西小伙兒彭城從徐礦總院疼痛科出院回家。用他自己的話說,入院時,他是“被抬著進來的”;出院時,則是自己“走出去的”。
今年4月,彭城因為腰部持續(xù)疼痛到南昌就醫(yī),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在接受了椎間孔鏡手術后,他的左大腿開始24小時持續(xù)脹痛,彭城只得每天服用止疼藥,否則晝夜難安。11月底,到上海求醫(yī)的彭城被告知:疼痛原因不明,建議打封閉治療。就在彭城幾乎絕望時,他遇見了到上海參加學術會議的榮主任。榮主任看過了彭城的檢查結果,認為椎間孔鏡手術很成功,腿部疼痛應該與腰椎無關,而是因大腿肌膜炎和神經炎癥所引發(fā),通過手法治療應該可以緩解疼痛。
榮主任的話,讓彭城猶如沙漠中看到了一絲綠意,再次燃起了希望。當晚,他就從上海趕到了徐州,次日住進了徐礦總院疼痛科病房。三天的個性化手法治療后,曾一度因疼痛而無法走路、無法入眠的彭城,終于擺脫了對止痛藥的依賴,能夠自己走路了。榮主任又教他掌握了一些可以自己實施的呼吸療法和肌肉療法,以便他出院后繼續(xù)進行康復訓練。
讓彭城擺脫疼痛的療法,正是榮雪芹在徐州首創(chuàng)的疼痛“手法治療”模式。它不同于中醫(yī)的推拿、按摩,是一種醫(yī)療手工操作,通過精準找到病損組織、疼痛根源,以手法使病損肌肉恢復活力。
榮主任介紹,手法治療中常見的兩種方式為MET肌肉能量激活技術和PNF神經生理發(fā)育療法。其中,MET肌肉能量激活技術主要針對軟組織、肌肉、骨骼系統(tǒng)紊亂的患者,以軟組織整骨療法為載體,由操作者精確控制方向和施力大小,通過患者的主動參與、利用肌肉等長收縮抗阻的方法,用以改善肌肉骨骼系統(tǒng)功能并減輕疼痛;PNF則是以人體發(fā)育學和神經生理學原理為基礎的運動治療方法,可用于治療肌力、運動控制、平衡和耐力有問題的患者,如脊髓損傷、骨關節(jié)和周圍神經損傷、腦外傷等患者。
“不管哪種療法,首先必須明確診斷患者的疼痛根源。”榮主任強調,身體疼痛的患者首先應當到疼痛科由專家進行全面評估,從而制定治療疼痛的規(guī)范化方案。
本期專家:徐州礦務集團總醫(yī)院疼痛科 副主任醫(yī)師 榮雪芹
門診時間:周一至周三
徐州導醫(y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