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對肝代謝最直接的影響為脂肪肝的形成。在正常情況下,肝內(nèi)脂肪僅占肝重量的3%-5%,若肝中脂肪超過肝重量的10%,或在組織學上,肝實質(zhì)的脂肪化超過30%-50%時,便稱為脂肪肝。1型糖尿病中,脂肪肝的程度與病情控制程度有關;2型糖尿病中脂肪肝的程度與病程及肥胖有關。有人報道糖尿病脂肪肝的發(fā)病率為21%-78%。
脂肪肝的病因與胰島素的減少有關。胰島素能抑制脂肪分解。當胰島素缺乏時,釋放入血的游離脂肪酸增多,易發(fā)生高脂血癥。進入肝臟的游離脂肪酸增多,合成甘油三酯,儲存于肝內(nèi),形成脂肪肝。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控制不佳及兒童患者中肝腫大較為多見。組織學改變以肝脂肪變?yōu)橹?,包括肝細胞的萎縮、退行性變及壞死等。糖尿病性脂肪肝可否發(fā)展為肝硬化,目前尚有爭議。有學者認為糖尿病患者肝脂肪變的程度不重,可隨糖尿病控制而消退;也有學者認為脂肪肝是肝硬化的原因之一。
不論1型或者2型糖尿病患者,如血糖控制不佳,常發(fā)生高脂血癥。早期脂肪肝患者以乏力、食欲減退、消瘦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在酮癥酸中毒時往往肝臟迅速增大,有時甚至發(fā)生肝區(qū)疼痛。有時可以誤診為肝炎,但黃疸較少見,無發(fā)熱,肝功能損害不嚴重。兒童可因肝腫大影響發(fā)育,但經(jīng)胰島素治療后,隨著糖代謝的糾正,肝臟大小及肝功能可恢復正常。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常有明顯的血糖升高,甘油三酯升高。肝功能異常的發(fā)生率較低,可有輕度低蛋白血癥和球蛋白升高。亦有堿性磷酸酶及谷丙轉氨酶升高,常因病情控制而恢復正常。該病的診斷,主要根據(jù)患者有明確的糖尿病史,表現(xiàn)乏力、食欲減退、腹脹、肝區(qū)不適或隱痛、惡心嘔吐及腹瀉,嚴重者可發(fā)生黃疸、腹水、出血傾向、肝功能衰竭和腦病。病情輕者肝臟輕度腫大,嚴重者可出現(xiàn)脾大、腹水和肝硬化。肝功能檢查可有輕度谷丙轉氨酶升高,輕度低蛋白血癥和球蛋白升高,堿性磷酸酶增高,重者可出現(xiàn)高膽紅素血癥。超聲和CT都有助于該病的診斷,肝活檢為確定診斷的特征依據(jù)。
該病的治療,包括調(diào)脂治療、脂肪肝的治療和中醫(yī)治療。(一)調(diào)脂治療 :(1)飲食療法 無論糖尿病或合并高脂血癥患者,首先需要飲食治療。飲食的基本原則是四低,即低脂、低膽固醇、低碳水化合物(低糖)、低熱量。(2)藥物治療 一般糖尿病合并輕度高脂血癥患者,不需用降脂藥物治療,僅采用降糖措施,糾正糖代謝異常,即可逐漸使血糖恢復正常。但對于血漿膽固醇>6.7mmol/L,甘油三酯>2.28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2.28 mmol/L或高于高密度脂蛋白者,在飲食控制無效時,可適當加服血脂調(diào)節(jié)劑。常用藥如,煙酸、力平之、來適可、血脂康等。(二)脂肪肝的治療 脂肪肝可以通過控制血糖和飲食治療取得一定療效,療效不佳者,可以配合藥物治療。藥物可以促進肝內(nèi)的脂肪氧化、轉運,而有助于脂肪肝的恢復。有肝功能異常,降糖治療未恢復者,給予保肝藥物、能量合劑等治療。常用藥如,肌醇、輔酶A、三磷酸腺苷等。(三)中醫(yī)治療 該病屬中醫(yī)學“消渴”“積癥”“鼓脹”等范疇,四診合參,辨證施治。常用方如,四君子湯、溫膽湯、平胃散、八珍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