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國立哈契泰帕大學醫(yī)學院心理病學教授巴津指出,在孩童時代受到家長的嚴厲管制,無法適時表達個人喜怒哀樂情緒的人,很容易形成潔癖。
潔癖是指不停地整理和清潔生活環(huán)境的習慣。形成這種習慣的孩子,往往希望通過不停地清理垃圾、清洗衣物等手段,發(fā)泄內(nèi)心對某事物或某人的憤怒。
這些孩子沒有足夠的自由空間,而且處處受到父母的長期挾制,例如控制生活時間、過度左右思想和行為等等,造成孩子們的心情壓抑。再加上他們找不到可以傾訴的朋友,最終變得沮喪和失落。為了把埋藏在心里的苦楚發(fā)泄出來,他們便選擇了不停地整理房間等做法。如果成長過程中一直保持這一習慣,那就形成了潔癖。
巴津說,孩子一旦患上了潔癖,當面對挫折時,就不會向包括父母在內(nèi)的任何人尋求幫助,而是一個人承受壓力。無奈之下,他們只有在家里不停地忙碌,或胡亂洗衣服,或?qū)ξ堇锏臇|西擦了又擦,以此作為表達心中煩惱的方式。
有的孩子甚至在累得不行時也不會停止整理房間。這種情況是自我折磨的表現(xiàn),尤其需要家長注意。巴津指出,可以從很多方面確定一個人是否患有潔癖,例如過分聚精會神地打掃衛(wèi)生、反復清洗同一件物品、干活毫無規(guī)律而亂干一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