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高校,風華正茂的莘莘學子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性取向有異于主流人群,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極力隱藏自己,少數(shù)人愿意張揚外露。他們,就是鮮為人知的大學生同性戀者。
“馬上就要大學畢業(yè)了,未來的路上會有多少坎坷我不能預料。真誠追求愛情的心,一直都有,只是不知道面對各方的壓力我能撐多久。”
“雨果說,比天空更為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我對給予我關心和愛護的人們心存感激。為此,我要用我的學識,為像我一樣的人服務。”
當今高校,風華正茂的莘莘學子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性取向有異于主流人群,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極力隱藏自己,少數(shù)人愿意張揚外露。他們,就是鮮為人知的大學生同性戀者。
近日,記者走進大學校園,傾聽這些特殊大學生的苦悶與困惑,分享他們的欣喜與快樂。同時,希望人們能對他們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關注,幫助他們順利走過青年時代。
書桌里留下聯(lián)系“暗號”
“我們尋找同伴的方法有很多,”大學生小劉告訴記者,在一些高校教室的書桌里,隱蔽位置常常寫著帶有同性戀含義的“暗語”,后面附上用于聯(lián)絡的QQ號。游游館、圖書館、教學樓某層都可能是“大同”不約而同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地帶。更多的“大同”選擇在網(wǎng)絡上進行交流,在一些同性戀網(wǎng)站,有很多“大同”比較集中的聊天室。
在學校相當活躍的藝術系學生小張說,眼下高校里存在大學生“同志”已經(jīng)不是什么秘密了,只不過“圈里人”行蹤比較隱秘,不易被外人察覺。
高校里的大學生同性戀者究竟有多少?據(jù)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潘綏銘介紹,他于2001年對全國大學本科生性觀念與性行為狀況進行了一次隨機抽樣調(diào)查。調(diào)查顯示,有6%左右的大學生在大學期間首次發(fā)生了同性之間的性接觸。調(diào)查中,有同性戀心理傾向和同性接觸的男生和女生一樣多。
對于這個問題,被采訪的幾位“大同”告訴記者:“肯定比人們預想中的要多得多。”除了見過面的本?;蚱渌麑W校“大同”,他們每個人在網(wǎng)上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少則一兩百個、多則四五百個同性戀聊天對象,其中約80%是在校大學生。
小劉說,他經(jīng)常見面的同一城市的“大同”有20多個,在網(wǎng)上保持聯(lián)系的就更多了。
“大同”普遍面臨心理困擾
談起自己的經(jīng)歷,一位大學四年級男生說:“上初中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不喜歡女孩,對男孩倒很感興趣,在這種對性十分懵懂的情況下,我慢慢知道自己是個同性戀。很多年,我不知道世界上是不是只有自己是這樣,內(nèi)心很痛苦,又不敢和爸媽、老師說,整個人都特別壓抑。
采訪中,“大同”們說,因為一方面無法改變自己的性取向,另一方面又很難被社會、家長和老師接受,所以大多數(shù)大同一直處于缺乏自我認同的極度痛苦中。
長期致力于同性戀相關研究的衛(wèi)生部艾滋病咨詢專家委員會政策組成員、青島大學教授張北川介紹,所謂認同,是指同性戀者對自身性取向的認可、贊同程度。異性戀者由于受到主流文化的支持,所以很少出現(xiàn)自我認同問題。“同性戀者則不然,他們所接受的文化與性取向之間的矛盾,常常引發(fā)認同的艱難,有時會影響生活和學習。”
“如果我對別人說我愛一個男孩,天知道別人會是什么反應!”一位大二男生說,“大學生中有很多‘同志’,可大家都很矜持,生怕一不小心聲名狼藉。所以在學校里,我盡可能不讓外人看出我的內(nèi)心世界。為此,我還假裝喜歡女孩。”
據(jù)介紹,由于內(nèi)心苦悶無處發(fā)泄,有的同性戀者患上了心理疾病,有的為此影響學業(yè)。小B說,他有一位大同朋友為了渲瀉苦悶,竟然一周染了五次頭發(fā)。
專家建議:提供渠道 適度引導
一位就讀計算機專業(yè)的“大同”說:“如果在我們剛剛產(chǎn)生性意識的時候,有人能傾聽并告訴我們同性戀是怎么回事,我們就不至于在痛苦和自責中度過寶貴的青春時代,也能學會正確面對自己,面對生活。”
而實際上,“大同”們從小學到大學,父母羞于談性,學校里的性教育更是遮遮掩掩,黑板報上也多是植樹節(jié)、教師節(jié)一類的宣傳,極少涉及性、艾滋病、同性戀這類敏感字眼兒。
至于學校設立的心理咨詢室,一位“大同”的觀點很具代表性:“你知道那些老師對同性戀怎么看嗎?萬一他們也像很多人那樣感到惡心,不能理解我們,情況只會更糟。”
據(jù)徐州專家介紹,他每天都會接到全國各地的“大同”的求助電話或信件。他們面臨的苦惱和困惑主要包括:擔心暴露性取向后受到歧視;希望像一般男女同學那樣也找一位戀愛對象(同性的),但或是不敢找,或是沒有渠道去找;為未來能否結(jié)婚而焦慮,特別是這一代人主要是獨生子女,他們很擔心將來不結(jié)婚要遭受到來自父母的沉重壓力;因為希望改變自己卻又改變不了而焦慮;偶然出現(xiàn)同性性關系后,擔心感染艾滋病和性病。
徐州專家說,這些焦慮和困惑使“大同”的生活受到很大影響,特別是影響學習,個別人因此出現(xiàn)抑郁傾向,甚至出現(xiàn)自殺傾向。另外,由于校園里缺乏適時適度的性教育,很多年輕的同性戀者只能通過黃色網(wǎng)站等不良渠道涉獵相關知識,這也是同性戀者出現(xiàn)違法行為的重要誘因。
據(jù)不完全了解,目前國內(nèi)只有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開設了有關艾滋病、同性戀方面課程。張北川認為,高校開設相關課程已經(jīng)十分必要,關鍵問題是要弘揚科學,一方在戀愛、性心理課程及各種講座中滲透相關知識,并融入有關反對性取向歧視的課程,為大學生同性戀者創(chuàng)造積極的生存環(huán)境;另一方要加強性病、艾滋病預防知識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