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作為糖尿病的一種嚴重并發(fā)癥,具有很強的致殘性和致死性。意大利醫(yī)學會對1107例糖尿病足壞疽患者進行為期8年的前瞻性研究表明,糖尿病足的最終結局是:潰瘍、截肢、死亡。據國內文獻報道,1985~1995年解放軍空軍總醫(yī)院糖尿病研究中心收治糖尿病人1817例,其中合并肢端壞疽527例,占住院糖尿病人數的29.0%,50歲以上占87.1%,60歲以上占52.6%。1992年受中華糖尿病學會委托,空軍總醫(yī)院糖尿病研究中心對1980~1991年全國糖尿病合并肢端壞疽進行了回顧性調查,資料完整的15省市29所醫(yī)院,共累積糖尿病人門診人數82487例,住院糖尿病人16176例,其中合并肢端壞疽病人2000例。從資料分析,10年間我國糖尿病并發(fā)肢端壞疽率逐年增加的趨勢,比非糖尿病人高20~30倍,50歲以上高達40倍。
糖尿病足壞疽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經病變引起下肢異常改變的總稱。這一概念是由Oakley于1956年首先提出的。1972年Catterall將其定義為因神經病變而失去感覺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且合并感染的足,具有很強的致殘性和致死性。
在國內,對糖尿病足傳統的治療方法是截肢。然而,截肢不僅影響了病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給社會和病人家庭增加了負擔,大多數病人和家屬都不愿意接受。最近幾年,我們應用自體血管行下肢小腿或足部動脈搭橋取得成功,尤其是在國內首創(chuàng)應用橈動脈行足背動脈搭
橋的方法,使不少病人不僅保住了肢體,也挽救了性命。
有一位75歲的老人從外地來我院就醫(yī),她有10年的糖尿病病史,右下肢疼痛劇烈,足部潰瘍,足部創(chuàng)面感染嚴重。入院后我們?yōu)樗M行下肢動脈造影,造影顯示下肢動脈幾乎全部閉塞,僅在踝關節(jié)上下有一小段的動脈通暢。傳統的方法應當截肢處理。我們應用她自身的
頭靜脈和橈動脈行下肢搭橋,其中橈動脈與足背動脈吻合,主要考慮橈動脈具有抗感染性強的特點,而頭靜脈與股動脈吻合。經過我們努力,最終她的下肢被保住了。隨訪1年血管橋仍通暢,病人生活可以自理。目前我們已治療了70余例,年齡最大85歲,手術成功率較高,
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們的“內外科綜合治療糖尿病足的臨床研究”的課題也獲得了2002年度首都醫(yī)學發(fā)展基金的資助。
還有一位77歲的老人,長期患糖尿病,因左下肢缺血而導致足部潰瘍,經久不愈,疼痛難忍,腳不能著地,在很多醫(yī)院就醫(yī),幾乎都認為應當截肢。血管造影顯示他左下肢動脈主干遠段閉塞,無法行下肢動脈搭橋手術,踝部經皮氧分壓測定為2mmHg。按照傳統的方法,
的確應當截肢治療。我們于2003年3月4日為他進行了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術后3天病人感到左下肢皮膚發(fā)暖,第5天足部疼痛消失。3周后出院時,足部潰瘍面明顯縮小,踝部經皮氧分壓測定為29mmHg,高于截肢的臨界值20mmHg。術后2月下肢血管造影顯示下肢有大量的新
生血管形成,病人的下肢得以保留。目前我們已治療了5例嚴重的糖尿病足壞疽的患者,病人的下肢都得以保留,免除了截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