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朔風(fēng)陣陣,大江南北又飄逸著縷縷臘肉的香味,惹人一品為快。
臘肉,是將經(jīng)過腌制的咸肉,在烘房中經(jīng)火烘或煙熏而成的肉制品,其歷史悠久,《易經(jīng)》載:“烯于陽而煬于火,曰臘肉。”說明我國在2000余年前已有臘肉。臘肉在我國南北均有出產(chǎn),南方以腌臘豬肉較多,北方以腌牛肉為主。臘肉種類紛呈,同一品種,又因產(chǎn)地,加工方法等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以原料分,有豬肉、羊肉及其臟器和雞、鴨、魚等之分;以產(chǎn)地而論,有廣東、湖南、云南、四川等之別;因所選原料部位等的不同,又有許多品種。著名的品種有廣式臘肉、湖南臘肉和四川臘肉。廣式臘肉以臘腩條最聞名,是以豬的肋條肉為原料經(jīng)腌制、烘烤而成,具有選料嚴格、制作精細、色澤金黃、條形整齊、芬芳醇厚、甘香爽口等特點;湖南臘肉,亦稱三湘臘肉,是選用皮薄、肉嫩、體重適宜的寧香豬為原料,經(jīng)切條、配制輔料,腌漬、洗鹽、晾干和熏制六道工序加工而成,其特點是皮色紅黃、脂肪似臘、肌肉棕紅、咸淡適口、熏香濃郁、食之不膩;四川臘肉,是將肉切成5cm寬的條狀,再經(jīng)腌漬、洗晾、烘制而成,成品具有色紅似火、香氣濃郁、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等特點。此外,河南的蝴蝶臘豬頭,湖北的臘豬頭、臘雞、臘魚、臘鴨,廣西的臘豬肝,陜西的臘羊肉、臘驢肉,山西長治的臘驢肉,甘肅的臘牛肉等,亦聞名遐邇。
臘肉營養(yǎng)豐富,以江蘇所產(chǎn)臘肉為例,每100g可食部約含蛋白質(zhì)14.4g、脂肪21.8g、碳水化合物3.3g、鈣31mg、磷109mg和鐵2.3g,可提供熱量267卡。
臘肉,食用方法五花八門,既可單獨入饌,也可與其它葷素原料配合烹制。常用的烹制方法有炒、燒、蒸、煮、燉、煨等,可以制成冷盤、熱炒、大菜等菜式,剁碎也可用作餡料,如冬筍炒臘肉、臘肉燒白菜等,皆為百啖不厭的家常美味。以臘肉為主料的菜肴,在地方名菜中也占有一定的席位,如湖南臘味合蒸、天椒炒臘雞肫、湖北洪山菜苔炒臘肉、江西藜蒿炒臘肉、陜西老童家臘羊肉等,風(fēng)味各異,誘人饞涎。
選購臘肉時,以色澤鮮明、肌肉暗紅、脂肪透明呈乳白色、肉質(zhì)結(jié)實、干燥,有臘肉的固有香味者為佳。
現(xiàn)介紹兩款臘肉菜肴的調(diào)制方法:
冬筍炒臘肉
將臘肉250g洗凈,上籠蒸熟取出,切成4cm長,3cm寬,0.3cm厚的片。冬筍75g先切梳子背形條,再切成0.3cm厚的片。50g青蒜洗凈切3cm長的段。炒鍋內(nèi)放入熟豬油250g,燒至六成熟,下入臘肉、冬筍片煸炒,加入清湯稍燜收干水,放人青蒜、味精,再翻炒幾下,出鍋裝盤即成。
藜蒿炒臘肉
取臘肉300g(肥三瘦七)用溫水洗凈,剔去皮,盛入瓦缽內(nèi),上籠蒸30分鐘取出,將肥、瘦肉分別切成5cm長、0.7cm寬、0.3cm厚的條。藜蒿根200g用刀刮去表皮,洗凈后,切成4cm長的條。紅辣椒10g切成細末。炒鍋置旺火上,放人豬油50g,燒至六成熟,先下肥臘肉和蒸臘肉的原汁,炒幾下,再加入藜蒿根和干,經(jīng)椒末煸炒,接著放入精鹽,繼續(xù)炒1分鐘,再下瘦臘肉合炒,淋入清水,燜2分鐘,待收干水,盛入盤中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