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yī)網 徐州就醫(yī)指南:中醫(yī)護理技術,是以中醫(yī)基礎理論為指導,將中醫(yī)傳統治療方法應用于護理工作中,具有獨特療效的護理技能操作。NICU收治的病種是以中風急性期、中風恢復期急性加重的患者為主,針對患者的臨床癥狀,辯證施護,實施適宜的中醫(yī)護理技術,以緩解患者的癥狀,解除患者的病痛。
一、穴位按摩
護士為中風患者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在中醫(yī)基礎理論指導下,運用術者的手或肢體的其他部位,抑或借助器具實施一定的手法,作用于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通過局部或穴位刺激,可疏通經絡,調動機體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病治病、保健強身目的的一種操作技術。 針對中風后半身不遂的患者,穴位按摩時取穴:患側上肢取極泉、尺澤、肩髃、合谷等,患側下肢取委中、陽陵泉、足三里等;針對患者眩暈的癥狀,穴位按摩時取百會、太陽、鳳池、內關、曲池等;高熱時取大椎、合谷、曲池等;便秘時取胃俞、脾俞、內關、足三里、中脘、關元等;針對患者言語謇澀的癥狀,取廉泉、啞門、承漿、大椎等穴。根據患者的病情,在病變局部和腧穴上采用不同的手法進行按摩,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頻率、壓力、擺動幅度均勻,動作靈活。
二、耳穴埋籽
耳穴埋籽法是耳穴療法的一種方法,是用膠布將王不留行籽、綠豆、小米、磁珠等貼于耳穴處,給予適度的揉、按、捏、壓,使其產生熱、麻、脹、痛等刺激感應,以達到治療一些疾病的方法。針對中風后眩暈的患者,耳穴埋籽時取神門、肝、脾、腎、降壓溝、心、交感等穴;二便失禁時取大腸、小腸、胃、脾、交感、神門等穴;便秘時取大腸、直腸、三焦、脾、皮質下、小腸、肺等穴。每日按壓3-5次,每次3分鐘,隔日更換一次,兩耳交替使用。
三、灸法
灸法是指以艾絨或其他物質為灸材,通過燒灼、溫熨或熏烤人體體表的一定部位,借用灸火的熱力和藥物的作用,達到防治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種操作方法。針對中風后半身不遂的患者,艾條灸時取穴:患側上肢取極泉、尺澤、肩髃、合谷等,患側下肢取委中、陽陵泉、足三里等;針對氣虛及元氣衰敗的二便失禁,取穴:神闕、氣海、關元、百會、三陰交、足三里等;針對脾弱氣虛的便秘,艾條灸時取穴:脾俞、氣海、太白、三陰交、足三里;腸道氣秘者選穴:太沖、大墩、大都、支溝、天樞;脾腎陽虛者選穴:腎俞、大鐘、關元、承山、太溪。一般每次施灸時間10-40分鐘,5-15次為1個療程。
四、中醫(yī)穴位刺激聯合振動排痰
護士為患者進行穴位刺激聯合振動排痰
在傳統機械輔助排痰的基礎上,重點在足太陽膀胱經的肺俞、風門穴進行刺激,將叩擊頭緊貼穴位處同時振動3-5分鐘,可根據排痰效果適當增大振動頻率以刺激穴位,每日2-3次,以達到清肺化痰的效果。
五、中藥藥氧吸入
中藥藥氧的成分是紅花、川芎、薄荷等,每日吸入1-2次,每次40-60分鐘,具有活血化瘀、醒腦開竅的功效。
六、飲食指導
急性期意識障礙者,遵醫(yī)囑鼻飼流質飲食,如:腸外營養(yǎng)液、勻漿膳、混合奶、米湯等。高熱者,進食清熱生津之品,如:西瓜、荸薺等。對于風痰瘀阻證患者,可進食祛風化痰開竅的食品,如:山楂、荸薺、黃瓜,食療方魚頭湯,忌食羊肉、牛肉、狗肉等;氣虛血瘀證,可進食益氣活血的食物,如山楂,食療方大棗滋補粥(大棗、枸杞、瘦豬肉);肝腎虧虛證,可進食滋養(yǎng)肝腎的食品,如芹菜黃瓜汁、清蒸魚等,食療方百合蓮子薏仁粥。同時要注意飲食宜忌,如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葡萄糖及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高血脂患者注意控制總熱量、脂肪、膽固醇的攝入等等。
七、情志療法
采用語言疏導法、移情易志法、五行相勝法進行情志調護,護士運用《內經》情志治療中的五行制約法則,即"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同時,要注意掌握情緒刺激的程度,避免過度刺激帶來新的身心問題。
以上中醫(yī)護理技術操作正逐步應用于臨床,護士通過對患者進行護理評估、辯證施護,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的不適癥狀,對疾病的恢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徐州導醫(yī)熱線:0516-85707122